cn en

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聚焦玉米、大豆和猪肉,究竟谁会痛?谁得利?-杏耀平台代理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8-07-06 11:00:48 关键词:

  公元2018年7月6日,是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的日子,首批340亿美元商品互相加征25%关税措施开始实施,双方正式打响了本轮“贸易战”的第一枪,从前期口头上的互怼迈入了实质性开打阶段。


  事情的开头是酱紫滴,为了所谓的保护本国产业,并对中国知识侵权做出回应(实际上是为了破坏“中国制造2025”进程,迫使中国在货币金融领域更大开放,从而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对华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同时就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来而不往非礼也,针对美方的霸权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2018年6月16日凌晨霸气回应: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545项约340亿美元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布。

  中国对美国自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的340亿美元商品中就包括大豆、玉米、小麦、大米、高粱、牛肉、猪肉、家禽、鱼、奶制品、坚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其中大豆、玉米和猪肉产品加征关税以后,对于中国畜牧饲料行业会造成的影响是最受行业人所关注的,那么从今天开始加征25%关税以后,中美双方以及行业内企业,究竟谁会得利?谁又会痛呢?


  ◎加征美国玉米关税,对中国影响不大,美国将面临玉米滞销困境

  我们先来看一看开战后对中美双方玉米市场的影响。首先,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50%,多者达90%以上,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40%;其次,玉米是饲料之王,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而中国饲料行业也是多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主,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石;第三、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其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

  对中国来讲,据农业部公布的5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报告显示:2018/19年度,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将调减至34950千公顷,比2017/18年度减少495千公顷,单产为5995公斤/公顷,比2017/18年度减1.6%,总产量为2.10亿吨,比2017/18年度减2.9%。


  目前国内玉米供应主要依靠临储拍卖。截至6月底,已成交但尚未出库的玉米仍高达3000万吨以上,玉米市场供给充裕。我国玉米进口实行配额制,关税内进口配额为720万吨。从2016年以来,乌克兰进口玉米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80%以上,美国玉米进口量及进口占比均已明显下降,因此对于中国来讲,对美国玉米加征进口关税之后,将大幅减少对美国玉米的进口,增加来自其他国家的玉米进口数量,从而对我国玉米的供给和价格影响不大,对畜牧饲料行业的影响也不会大,甚至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玉米种植的发展

  而对美国来讲,中国一直是美国玉米最大的出口国,是中国消费了美国接近四分之一的玉米,仅2017年一年,我们就进口了283万吨的玉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减少美国玉米进口,美国将会有70万吨玉米无法卖给中国,面临滞销的困境。仅在2018年1月份,美国被取消的农产品订单数额就价值4000万美元,不仅如此,我国还将会继续缩减对美国的玉米进口数量。


  ◎加征美国大豆关税,中美双方将是双输的局面

  针对此次贸易战对中美双方的影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专门发文谈到: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使得植物蛋白不可或缺,大豆作为主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一方面满足人民对植物蛋白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大豆经压榨后的副产物-豆粕则是发展畜牧行业最主要的蛋白原料来源,是保障畜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李教授还强调:2017年,中国自产大豆1400万吨,总进口量是9554万吨,中国满足对大豆的需求严重依赖进口;此外,大豆生产非常耗费土地,据测算,平均每生产一吨大豆大约需要八亩土地,若把所有的进口大豆换成中国自种,则需要消耗7.6亿亩的土地,而中国的农业耕地红线是21亿亩,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种大豆显然不可能,因此大量进口成为必然。

  对中国来讲,目前世界60%以上的大豆主要买家是中国,其中约一半来自于美国。今天,中国正式对美开始加征25%的大豆关税后,很多美国大豆就无法出口到中国了,中国买家肯定会转而扩大从巴西、阿根廷,甚至是印度、韩国、孟加拉国、老挝和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实际上,中国正在这么干,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6月26日通知,7月1日起,印度、韩国、孟加拉国、老挝和斯里兰卡大豆进口关税税率将从3%调降至零)。但中国的需求是巨大的,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很难在短期内满足中国大量的需求,需求大于供给,不仅如此,这些国家的大豆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豆,这势必会对国内的豆粕价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前期还没有正式开始加征关税,国内豆粕价格闻风就暴涨了近250元/吨),进而增加饲料成本,这在当前中国养殖业低迷的市场行情下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备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而对美国来讲,中国买家减少采购美豆,将会对美国大豆种植农民的收益造成的非常大的影响,对特朗普也而言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美国主要大豆种植州基本上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

  综上所述,中美双方就大豆爆发贸易战,对双方而言,没有获利者,是双输的结局。


  ◎再次加征美国猪肉关税,美猪肉成本优势将不在,中国养猪业将获益

  中国于4月2日对美国猪肉产品加征了25%的关税,而今天中国则开始对美国猪肉产品进行第二轮加征关税(目前还没有其他任何美国产品被连续两次加征关税),根据一位业内专家的计算,在扣除10%的增值税后,美国猪肉出口到中国的总关税将从7月6日起高达88%

  对中国来讲,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国际猪肉贸易第一买家,每年全球猪肉总贸易量约700多万吨,其中中国的进口量为300万吨左右。在高额关税作用之下,美国猪肉的竞争力将会大大缩减,成本优势将不在,对中国出口量肯定要降低。行业人士评价,包括德国、西班牙在内的诸多欧洲国家的猪肉产品品质比美国猪肉还要高,加了关税后,美国猪肉丧失价格优势,基本无竞争力可言。此外,2018年我国生猪市场供应充足,猪价低位徘徊,减少猪肉进口,国内市场的猪肉供应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对于推动我国低迷猪价市场行情的逐步恢复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对美国来讲,据报道,美国每年的对外猪肉出口量约200多万吨,最近几年,中美猪肉贸易在2亿美元至4.5亿美元之间,失去了中国买家后,将会对美国猪肉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美国肉类出口协会(usmef)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 halstrom表示:中国是美国猪肉、特别是猪下水的重要出口市场,2017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309,284吨的猪肉和猪下水,价值6.631亿美元,从出口量和出口价值来看,中国分别是美国第三大和第四大的国际市场。仅从猪下水来看,在出口量(181351公吨)和出口价值(4.252亿美元)方面,中国都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请记住公元2018年7月6日,这将是中美经贸关系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正式开战了,这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霸权不会有任何的出路,合作共赢才是唯一的出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奉劝美国人能够认清现实,重新回到谈判协商的正确轨道上来。